轉載自:主場新聞 http://thehousenews.com/personal/%E5%91%A8%E8%80%80%E8%BC%9D-%E6%AD%8C%E8%A9%9E%E5%89%B5%E4%BD%9C%E6%BA%90%E6%96%BC%E7%94%9F%E6%B4%BB/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原題為〈專訪周耀輝——歌詞創作︰源於生活,又回歸生活〉,現題為編輯所擬。)
讀:《讀書好》
周:周耀輝
讀:一般而言,歌詞創作的流程是怎樣?
周:以我現時習慣的方式,也是華語流行音樂界的主要做法︰監製或唱片公司將樣本唱片(Demo)交給填詞人,過程中會交代歌詞的要求,如歌曲類型、歌名等,這些要求可以概括地分為絕對自由、極度限制和兩者中間三種。
嚴格來說,我比較喜歡絕對自由一類,有如在漆黑中找尋電燈開關一樣,有難度但卻很刺激;相反,極端限制一種則是輕鬆但枯燥,而中間一種則有着最多的可能,我甚至認為,是一種緣分的體驗。另外想補充一點,我從事歌詞創作二十多年,甚至把它與工作拉上關係,假若從創作的角度,的確會較玄妙,會擔心自己有一天不能繼續創作,但若然把它視為工作,我不能否認「工多藝熟」這回事的確存在。日復日的磨練,固然是技巧的訓練,但更重要的,是創作過程中的信心提升。
讀:我認為,歌詞創作與一般文字創作的不同,在於前者與音樂的互動。填詞人就是需要這種對音樂的觸覺,你認為是嗎?
周:很多人也這樣說,但其實我的音樂感不算很強,或許是小時候會常聽流行曲, 然後跟着唱, 所以歌詞與旋律的配合,也就是粵語流行曲中經常出現的「唔啱音」以及節奏等的問題, 幾乎都沒有太大的難度。小時候那常聽常唱所累積的養分,成了我日後填詞的根基。
有兩個關於創本的基本詞彙︰「天分」和「靈感」是我比較少談的,我不知道這兩個詞所指涉的東西是否真實存在, 只知道它們於事無補, 實踐和練習來得比較重要。我不是完全反對靈感和天分的用處,只是不適用在我身上,反而多作嘗試、多思考、多閱讀、多與身邊不同的人接觸、在報紙雜誌中看到一個很「型」的字, 先好好記下來,日後再思考如何運用,我覺得這比單純依靠天分和靈感來得實在。
讀:你的作品有不少也是取材自生活。
周:是的。因為我發現我們的社會中普遍不敢坦誠地向人說出自己的生活,繼而檢視當中的意義,就算在社交網絡中,我們也是報喜不報憂的,意味着我們不會靜下來,把事件過濾出訊息,然後從中找出可以創作的題材。
針對這點,我在歌詞創作課程中也有特別的安排,我會要求學生在課堂與同學分享生活中的事, 帶領他們去面對自己的生活,這是因為我覺得歌詞創作離不開生活,十三週的課程絕不能令他們學會關於歌詞創作的一切,但至少能讓他們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生活,這裏面能發掘的題材是用之不竭的。
讀:所以,歌詞創作最後也是指向生活。
周:相輔相成。很多時候,不是我們對事物已經擁有百分百的認知,然後帶着這份認知去創作,相反地,我們是在創作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加深對事物的了解。舉例說,我以對父親的憎恨為題去創作,但過程中可能發現,我對他的感覺不是憎恨,而是妒忌、懷念往昔的他。
就這樣,從搜集細節的過程中,從重新思考的過程中,我們得以更親近地面對。所以,創作是會反過來影響生活的。
讀:在你看來,怎樣才是一首好的歌詞?
周:說真的,我不懂得回答。這也是我在浸大辦歌詞創作班的一個難題,是個我一直想帶出,但又很難把握的訊息,我需要讓我的學生們知道我的意見,但同時又要他們明白,這只是我,一個從事了歌詞創作二十年的人所提供的意見,並不代表所有,因為我害怕自己的意見會令他們失卻了對創作的信心。
但假若真的要定標準,我認為要切合歌詞篇幅短的特性,要做到精準地把心中所想要呈現的意象表達出來, 而且要為接收者提供一個新的角度去觀看題材中所寫的事,當然,還有節奏和音韻等問題。然而,這些衡量標準都是撇開了表演者和後期製作還有聽者的接收等元素,單單就歌詞創作來說的。
原文刊於:《讀書好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想得到最新既資訊, 請like我既facebook page!
我們都是聽粵語流行曲長大的 | Promote your Page too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